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强调“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作为联系科技创新工作的处室,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统筹学习和实践、宏观和微观、协调和服务等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助力科创中心建设。
一、统筹学习和实践,不断增强知行的统一性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必须准确、完整、全面理解新时代新思想新理念,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掌握世界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大趋势,深刻理解中央关于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明确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历史重任,才能不断提高宏观思维能力。同时,认真学习以量子科技产业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前沿动态和颠覆性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相关知识,特别是先进地区的经验,了解掌握中试概念验证平台、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等新事物、新业态,不断提高逻辑思辨能力。要统筹抓好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切实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在服务市领导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践中,全面锻炼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用”为导向,不断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绩。
二、统筹宏观和微观,不断提升工作的系统性
国家赋予武汉科创中心“全球前沿科技的重要策源地、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中国脊梁、创新型城市群第一方阵、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样板”和“以长江大保护为主题,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市委市政府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健全的体制机制,抢占科技制高点,不断增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赢得战略主动和竞争优势,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我们要把国家战略定位、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始终贯穿于科创中心建设全过程。在具体工作中,做懂科技创新的“行家里手”,抓科创中心建设,对年度时序目标、进度、重难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抓创新体系建设,对全市高校院所、各类创新平台等科教资源禀赋,做到“了然于心”。抓科技体制改革,对于痛点堵点,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为领导决策提供高质量参谋服务。当前,科技创新已深入嵌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要求我们成为“全能选手”,当好科技创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媒介”,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鼓励创新氛围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做好创新政策与产业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的协同,在抓好“0-1”原始创新工作的同时,配合做好“1-100”中试放大和“100-100万”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共抓科创中心建设的“大科创”格局。
三、统筹协调和服务,不断提高工作的协同性
科技创新的本质是破旧立新,涉及面广,具有超前性、复杂性、未知性等特点,在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诸多跨部门、跨领域协调事项,要求我们从全局出发,打好提前量,上好预备课。一方面,主动做好跟踪协调,科创中心建设的重点任务和事项,涉及国家、省、市多家部门,需要协调做好向上汇报沟通和争取,协调做好部门单位之间横向统筹,协调做好向下督办落实,定期做好面上调度,研究专项重点工作。另一方面,主动做好服务保障,主动服务部门和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听取高校院所、企业及各类创新平台意见建议,掌握一手资料。对于涉及部门多、职能交叉碎片化工作任务,更要发挥办公厅统筹协调作用,抽丝剥茧,厘清职责,明确路径,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工作落实,确保支持创新政策兑现落地。同时,还要适时梳理兄弟城市经验,学习借鉴先进做法,用新方式方法和新理念赋能“三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效和协同性。
(本稿件为武汉机关党建网原创,如需转载请与武汉机关党建网联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