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过问、亲自部署的“关键小事”和“民生大事”。市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党总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共同缔造,围绕“三个优势转化”,聚焦全方位覆盖、全链条提升、全社会参与,构建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体系,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
一、夯实分类基础,在运行管理上下功夫
全市持续完善分类设施体系,今年以来,累计微改造生活垃圾投放点2.4万余个,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1500余座,新增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箱2000余台。分类设施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要紧盯分类前端设施运营水平,加强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杜绝失修失管、停用挪用。要持续巩固居民小区撤桶并点成效,实施分类分级管理。进一步优化收运模式,建立分类收运电子联单制度,实现“桶车同步”“桶车一色”。强化“不分类不收运”机制,提升重点场所分类质效。
二、推动“两网融合”,在回收利用上下功夫
可回收物体系建设是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重要抓手。目前全市布设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箱4000余台,建成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站点1600余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46个,基本形成了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分拣中心为节点、重点利废企业为枢纽的“三位一体”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要结合“两新”行动,进一步完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体系,探索生活垃圾收运企业延伸服务,实现智能投递、预约回收互促互补。多部门协同推进,降低智能回收箱布设门槛,建立可回收物收运车辆白名单,规范车辆涂装,统一标志标识,解决回收设施落地难、回收车辆上路难等问题。
三、深化共同缔造,在宣传发动上下功夫
2024年全市建成3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打造16条垃圾分类科普体验线路,开放宣教馆38个。组织“五个全覆盖”分类培训130余场次,覆盖6.3万人次。发动志愿者1.6万余人,发布志愿服务活动3100余次。推选汉阳区选手代表湖北省参加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达人说”比赛并获得季军。要持续打造生活垃圾分类宣传阵地,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分类培训全覆盖。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志愿者服务队伍网络,建强“1+16+N”宣传队伍,完善分类志愿服务体系。选树“金牌宣讲员”,发挥典型示范效应,深入社区、机关、学校等进行垃圾分类宣传,让市民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低碳生活、绿色生活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我们要持之以恒把垃圾分类这个“关键小事”办好,在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作出每个人的贡献,共同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本稿件为武汉机关党建网原创,如需转载请与武汉机关党建网联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